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陳佳鴻 Chia-Hung Rex

「閒聊」:第二次看到血泡



其實我很想寫一些有關於理論性的東西,但今天是週六,我想我就隨意聊聊些五四三吧。


這週一有一位新進的同事,在評估一位病人的時候,中間跑來找我希望我過去看她的病人,我問怎麼了,他有點帶著不確定地和我說:「My patient's knee is so bloody. (我的病人的膝蓋看起來好血腥)」。然後希望我能夠過去看看他的病人的膝蓋,我問對方是什麼情況或是什麼手術,新同事說是膝關節重建,我立刻浮現出我看過最糟的情況,大概知道有可能會是什麼情況。一看也真的是如此,確實病人的病人小腿不僅紅腫腫大,同時還有三到四顆左右的「血泡」在術後傷口附近。


其實血泡這種情況,在我短短的美國執業約六年時間只看過一次,我記得第一次的看到的時候,我也是和這位新同事一樣,有點不確定,而跑進去辦公室找同事詢問,其實這種跳出自己理解範圍,或是遇見第一次看到的病人的某種駭人症狀的時機點,這樣的次數都不容易細數,但隨著時間累積,慢慢地就從不知道到知道,所以當我在新同事面前解釋血泡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我其實很開心自己是保持從容的,因為我見過了,所以我當時的回答是:「這是血泡,這不算很常見,但確實會在一些做大手術的病人會發生,膝關節裡面發生嚴重的出血症狀,當這些血液無處去時,皮下組織就會是選項之一」。我請同事先不要擔心,這不是紅旗,但如果我是他,我會先完成所有在膝關節全置換在針對感染與血栓上的注意事項和運動後,記錄一下血泡的數目和尺寸,到樓上去和執行該手術的外科醫師或醫師助理知道,再看看他們覺不覺得需要引流等等,但這一般狀況就是先觀察,血泡會隨著身體自行吸收,但大約需要4-6週左右的時間,年紀大和慢性病患者當然會再更久一點點。


後來在我離開之後,一轉眼我就看到新同事上樓了,一轉眼我就看到外科醫師和護理師兩人都下來看。後來我因為手上還有患者也不方便再多去觀察後續。


這天結束後新同事和我說謝謝,他真的是很好學而且很親切,我很開心有他在我們的團隊中,但我也開心我看到了第二次的血泡,因為這不常見,你每看過一次就多了一次的經驗,多一次的經驗就多了一次處理上的從容。我也坦白和他說這也只是我第二次看到,但謝謝他讓我能在學習應對一次。


血泡的英文可以簡稱 Blood Blister,要再更專業一點可以寫作Hemorrhagic Blister (Hemorrhage 就是出血的醫學名詞),他不常發生在骨科手術中,但還是會有可能發生,骨科中我們還會有可能在骨折的患者上有可能會見到,往往都會是因為皮膚受到壓迫時會更有機會發生,像是骨折後的固定,或是手術後為了控制水腫的彈繃壓迫。


另外有可能會見到像是一些跑者,因為重複性的腳底摩擦和出血,也會可能在腳底中出現這種血泡情況,若是出現請務必找相關醫師了解並看是否要有傷口處理的必要性,尤其當血泡破了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感染上的防治,以免有後續較難處理的情況發生。


我還是在Youtube上找到一個骨折後因為做石膏固定壓迫因而發生血泡情形的引流處理影片,就給有興趣的聽眾們參考囉:



(完)







60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